由宋代至清末、民初,茶馆文化一直是市民茶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茶馆文化大有振兴之势,但较之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仍相去甚远,究其原因,
从类型来说,以北京为例,历史上的茶馆有生意人交往的清茶馆,有与曲艺结合适合不同人群的大茶馆,有与说评书结合的书茶馆,有与郊游结合的野茶馆,有与饮食结合的二浑铺,还有下层劳动者稍作休闲的大碗茶摊等。
而目前,一般是与卖茶叶、茶具相辅的茶室,这种消费方式一般是以小时计费,消费较高。小编在大学时在学校的茶室学习茶艺并兼职两年,店员也有茶叶销售指标,而茶水服务消费则是分包间大小而定。因为在学校茶室待过两年,有幸邀请舍友去茶室座了一小时,因为是按时计费,一个小时后却也未必尽兴。有时候手痒难耐,也想寻个茶室邀三五好友为他们冲泡一杯好茶,可一看茶室价格也只能作罢。
如今与曲艺结合的则只有老舍茶馆等较大的茶厅和天津与相声结合的相声茶馆。在这些茶馆中,看看茶艺表演,喝上一杯茶,一个人便要有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消费,偶尔为之尚可,回头客则很少,客人大多是抱着猎奇的态度,来体验、欣赏一次,花上点钱并不算什么,但若像北京老茶客那样经常来,甚至日日久坐,则不可能。
过去北京人讲究“泡茶馆”,在茶馆里一泡就是一天,现在的茶馆则很少有常客。有人或许会说:现在工作如此繁忙,也没时间“泡茶馆”啊?其实不是的,目前我国已进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闲着没处去,不是没有社会需求,而是茶馆不能适应不同群体和不同消费层次。
提起现在的茶馆,都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高消费场所的形象。所以现在的茶馆行业拓宽消费途径,既有高消费,也有薄利多销,这样才能大众化、普及化!
本文由:178直播篮球最新版手机版下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