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期的分量几何?论字数,大约5亿字,相当于2000本书。论时间,从1985年元旦至今,已经走过了39年11个月21天,14500多个昼夜,相当于人到中年。
从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从黑白到彩印。从周报到日报,从纸媒到全媒。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成长壮大,跻身全国百强报刊、江苏十强报刊之列,这份报纸一直站在江苏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潮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作为江苏唯一的省级经济媒体,《江苏经济报》创刊之初名为《江苏经济信息报》,诞生于1984年的深秋时节,由当时的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主办。2000年起,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
《江苏经济信息报》试刊号,1984年11月30日,四开四版。虽然只是一份“小报”,却寄托了当时江苏省领导们的莫大期待。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题写报头,中顾委委员刘顺元、副省长金逊题词祝贺。
创刊号暨第1期,1985年1月1日,周二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亲笔写下贺词。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的创刊贺词“开发信息资源 促进经济腾飞”,记载着改革开放初期这份报纸肩负的使命。
第979期,1992年1月1日,自此更名为《江苏经济报》,出版周期增至周三刊。
第1000期,1992年2月25日,头版报道《“捧”出名牌服装》提出了纺织服装大省江苏如何塑造服装名牌的新问题,在当时可谓超前思维。
第1133期,1993年1月1日,正式改为对开大报。同年4月起,增至周四刊。
第1000期至第5000期之间,在江苏媒体之中率先出版一系列经济细分领域专刊和子媒,获得了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支持。譬如,股市投资专刊《证券市场》、民营经济专刊《半壁江山》、互联网专刊《新网友》、市场监督专刊《江苏打假治劣保名牌》、消费指南增刊《精品购物导刊》、江苏企业家刊物《苏商》……
1989年,《江苏经济信息报》首次获得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一等奖,报道为《溧水油菜籽有钱难收》。
1993年,《江苏经济报》首次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报道为《“分金亭”——抓质量不惜“小题大做”》。
1998年,监督报道《价格听证会何时进入电信领域》,全面调查了当时沸沸扬扬的“电话初装费”问题,获得江苏省专业报优秀作品一等奖。
2018年,通讯《芳婆:风雨甘苦40年》记录了南京一家网红早餐店主史芳婆的四十年创业经历,折射出江苏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逾百万,获当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
第9000期至今,近四年间,这个曾以“纸媒”和“经济信息传播”为典型标志的传统媒体,求变的速度在加快。在这场“裂变”中,优质内容数量与质量“爆发式”增长,全媒体传播能力迅速提升。
2021年,《走在共同富裕大道上》系列报道获江苏省新闻媒体“走转改”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
《探寻江苏千亿民企高质量发展之道》系列报道获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新闻报道类一等奖。
2022年,来自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报道《江苏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系列深度报道,将文字与短视频相融合,真实而深刻,荣获江苏报业2021—2022年度抗疫融合传播优秀案例奖。
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专栏《二十大“经”视角》,在报端与新媒体端联动刊播近60篇文章,开辟了经济媒体传播重大主题的融媒新模式。
独家创意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融媒实践平台》荣获2022—2023年全省报业融合创新项目技术促进奖。
2023年,以《江苏经济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为代表的新媒体矩阵,大幅提升内容贴近性、时效性和可看性,传播力、影响力大增,粉丝数从万计跃升至十万计,点击量10万+的文章层出不穷。
2024年,开辟《区域经济竞优赛道》专栏,深入辩证调查分析江苏县域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与不足,推动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省内持续引发强烈反响。
“裂变”,不只是原创新闻内容的“喷薄而出”、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创新,还体现在媒体传播渠道的拓展、媒体品牌形象的延伸。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高端智库合作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年度论坛,以全媒体方式传播最新的经济社会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树立了《江苏经济报》权威经济媒体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江苏乡土诗人诗歌采风”系列活动的足迹几乎走遍大江南北,留下了对新时代江苏经济发展成就的“诗意报道”。
这份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区域经济报,如同一颗江海大地的小小银杏种子,在中国经济和江苏经济高速发展的岁月里不断成长,也经历了台风暴雪、大潮汹涌。
穿越了传统媒体的两个竞争周期——市场洗牌整合、转型全媒体,《江苏经济报》虽然已从单一纸媒发展成为集报、网、端、微、库于一体的“江苏经济融媒体”,但对照江苏乃至中国“头部经济媒体”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远眺江苏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尽之途,俯仰全球媒体新一轮深刻变革的“路线图”,对于《江苏经济报》而言,一场加速熔炼的巨变刚刚开始。
中国经济、江苏经济发展正呈现新格局。中国和全球的媒体市场,正从“主流媒体强中心”的传统媒体时代向“海量媒体多中心”的全媒体时代加速转变。
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万次拔节和蜕变不过是开始。一个孩童想要成为登山英雄,登上万仞之巅,千百次成功和失败也只是起点。如何在新时代和新周期可持续发展,真正实践创刊之初的使命——“成为服务于江苏经济、立足于江苏经济的优质媒体”,是《江苏经济报》今后需要更新解答的“万期之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178直播篮球最新版手机版下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