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体育直播这本书聚焦“中国式社区”的生活常识、处事规则、人情期望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王德福老师基于全国20多个城市100多个社区的田野调查,写成了一书,大范围的实地调研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国社区的最好资料。

  本文节选自该书,是他通过对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进行深入访谈后,对具备什么特点的人适合做社区工作者和要给社区工作者什么样的工作环境的一些看法。

  社区工作者不仅仅是政策执行者,他们不是西方理论中所说的“基层官僚”。在中国的政治情境中,社区工作者不仅执行政策,还承担组织、教育、改造群众的功能。400多万社区工作者是党和政府在群众身边的人格化代表,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是小巷里的政治家。

  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应注重专业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专业性方面,社区工作者需要了解法律和政策,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学习能力,掌握办公技能和新技术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这与学历、年龄关系不大,更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因此,选拔社区工作者时,应注重选拔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理想结构是“老中青三结合”。资深社区工作者经验丰富,更擅长解决问题,做群众工作得心应手。年轻社区工作者是现在的招聘重点,他们专业能力相对突出,但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群众工作能力薄弱。目前,最缺乏的是中年工作者,他们的入职渠道不够顺畅。一些社区出现干部队伍断层,老的老,小的小,缺乏中间层。

  中间层从哪来?有个社区工作者群体的区分,一类是初次就业群体,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拥有学历和知识优势,但稳定性差,流失率高,许多人只是将社区工作作为职业过渡,缺乏长期职业认同自然就无法成长起来。另一类是职业转型群体,这些人通常已有家庭,多在30-40岁之间,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他们到了特定年龄段,需要重新考虑职业与家庭平衡时,可能选择职业转型,其特点是职业忠诚度更高,更容易适应群众工作。我认为,职业转型群体应成为中间力量的主要来源,是“老中青结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让选拔标准应更加灵活,放宽年龄、学历等硬性门槛。打破那些阻碍职业转型群体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制度壁垒。

  要充分释放社区工作者的价值激励优势。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待遇固然重要,但这份职业更根本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提供劳动价值和意义。在劳动普遍异化、工作难以生产意义的时代,社区工作所具备的价值激励就成了稀缺品。社区工作是与千家万户打交道,是与真实生活打交道,工作与生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融的、相互成就的,是可以直接获得来自群众和社会的价值反馈的。

  许多社区工作者通过与群众长期打交道,逐渐变得更为温和、有耐心,甚至提高了个人修养和处理家庭生活的能力。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是现代职业群体面临的普遍挑战,社区工作这份职业却具有平衡二者关系的天然优势,关键在于释放这种优势,某种意义上,这比单纯提高物质待遇更重要。

  奎屯市团结街街道风华里社区“全科社工”在为居民办理业务。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摄

  如何释放?就是要把社区工作者从繁杂的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绩效至上的考核制度中解放出来,要让社区工作者“闲下来”。这些年城乡社区日益机关化,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高度职业化,规范化管理和考核制度严重束缚了他们的自主性。上级不信任基层,一定要用考核制度把他们的工作时间填满、格式化,似乎非要到“自愿加班”的程度才对得起那份工资,每一次上门都要带着任务,每一次面对群众都要完成工作,怎么可能真正熟悉群众,与群众建立感情?

  社区工作不能太饱和,要有冗余,有不被考核的“无效空间”。考核指标之外的冗余,是社区工作者可以兼顾家庭的职业福利,是社区工作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群众工作时间。挤干了所有“冗余”“水分”的考核制度,只会把社区工作者逼成“没有灵魂的官僚”。须知,仅靠物质激励解决不了社区工作者独有的职业问题。

  如何认识中国式小区?社区行政化真的一无是处?社区自治与群众工作是什么关系?社区服务如何更好对接居民需求?社区工作者队伍如何建设?业主合作为何难以达成?党建引领如何办好社区小事?社区治理现代化如何实现简约高效?为什么中国式社区要迈向治理共同体?

  本书基于全国20多个城市100多个社区的田野调查,对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社区治理主要议题做出了有力回应,提出了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社区的初具体系的若干概念,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自觉实践。无论学术工作者还是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其他相关从业者等城市基层治理实践者,都能从书中获得富有冲击力的启发。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178直播篮球最新版手机版下载提供
178体育直播【公益广告】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上一篇 2024年08月17日
【行测常识】5月21日刷题178体育直播
下一篇 2024年08月21日

相关推荐